作者: 張慧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8-23 14:05
“再過段時間就成熟了,現在正是管理的關鍵時期。”8月19日,鄆城縣張營街道現代農業基地的葡萄架下,一位農戶輕輕扒開濃密的葉子,看著一串串飽滿的陽光玫瑰,眼神中充滿了對豐收的期待。
近年來,張營街道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通過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特色產業,引導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強村富民的發展路徑。由此,沉睡資源被成功盤活,特色產業也深深扎下了根。
依托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撐,昔日的煤礦塌陷地已轉變為融合智慧大棚與露天種植的現代農業基地。園內葡萄、蘋果、火龍果等作物長勢喜人,昔日廢地重獲新生,村民收入也穩步增長。
在劉一村,村黨支部書記陳玉山正領著村民在蝦塘邊作業。腳下的這片20余畝土地,過去是煤礦塌陷留下的廢舊坑塘。
“去年我們借鑒微山湖的經驗,改造了這些坑塘。”他一邊介紹,一邊撈起一網活力十足的小龍蝦,“目前,畝產小龍蝦約250公斤,畝效益過萬元!”塘邊,幾位村民正利落地分揀小龍蝦苗。陳玉山隨后向記者展示了規劃圖:“下一步我們打算聯合周邊村,擴大規模,完善從養殖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并建立一個農副產品展銷點,集中銷售小龍蝦、蓮藕、水果等特產,帶動更多人致富。”
這樣的熱鬧場景,在張營街道的各村莊隨處可見。吳店村綠油油的麥冬田如地毯般鋪展開來,60畝麥冬每畝可增收3000元;豐收時節,小屯村的百畝蟠桃園里,碩果壓彎枝頭,畝產達2000公斤,收益超過3萬元。每到采摘季,40多位村民在此務工,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記者了解到,目前張營街道已流轉土地24800余畝,“一村一品”的產業矩陣正逐漸成形。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核心在黨建引領。張營街道通過整合土地、引進人才,有效解決了散戶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難題。“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村民以土地、資金、勞動力入股,共享發展紅利。小屯村的合作社通過電商銷售拓寬渠道,蟠桃遠銷至遼寧等地;劉一村正謀劃打造小龍蝦產業聯盟,提升市場競爭力,抱團闖市場的底氣愈發充足。
產業興旺的同時,鄉村治理效能也顯著提升。村民通過在合作社務工增強了歸屬感,黨支部的凝聚力進一步強化,文明鄉風日益濃厚。2024年,張營街道17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更可貴的是,土地流轉后解放出的勞動力,正通過技能培訓進入農產品加工、物流運輸等配套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站在新的起點上,張營街道計劃年內新增2個“一村一品”示范村,充分發揮“張營的農園”品牌效應,積極拓展農旅融合新業態。
“我們要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聚寶盆’,讓每一名村民都共享發展成果,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張營答卷’。”張營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碩望著連片的產業園說。
如今,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由黨支部領航的鄉村振興實踐,正結出累累“致富果”,帶領鄉親們穩步邁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記者 張慧